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也是清朝台灣府的府城,所以被稱為『臺灣府城』,後來因為行政區改制(臺灣府分割出臺南府)而改稱『臺南府城』。1684年清朝政府設立臺灣府做為臺灣最高行政區,雖然陸續都有官員呈請築城,最後是在朱一貴事件後才開始修築城門。
『臺灣府城』共可分成三個時期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代。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城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也是清朝台灣府的府城,所以被稱為『臺灣府城』,後來因為行政區改制(臺灣府分割出臺南府)而改稱『臺南府城』。1684年清朝政府設立臺灣府做為臺灣最高行政區,雖然陸續都有官員呈請築城,最後是在朱一貴事件後才開始修築城門。
『臺灣府城』共可分成三個時期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代。
【臺灣府城簡易說明】
●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
●1752年的臺灣府城,建起了木柵城,城池輪廓出現雛形。
●1807年的臺灣府城,木柵城已改建為土城。

【木柵城時期】
臺灣府城是因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於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臺灣知縣周鍾瑄開始修築木柵(備註一),在這個時期所築的府城只有七門。另一說法認為臺灣府築城是雍正三年(1725年),成大歷史系教授石萬壽依據《重修臺灣縣志》中『郡治設柵城時,知府孫魯令朝陽引路畫界,不害民居。』一文,認為知府孫魯亦與築城有關,但孫魯雍正四年方上任,知縣周鍾瑄也是雍正四年卸任,所以認為《大清一統志》所載之雍正三年築城較有可能。
(備註一)
長度在《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重修臺灣府志》和《續修臺灣府志》都寫說是2147丈(6.87km),而《重修臺灣縣志》和《續修臺灣縣志》是寫2662丈(8.518km),而在這個時期所築的府城只有七門。

【竹城時期】
雍正十一年(1733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竹城時期。
由於雍正十年(1732年)的吳福生事件,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奉旨加植莿竹以強化城防。而除此之外,還在小北門與後來小西門的位置建了大砲臺,在大西門外設四座敵臺,小北門外設兩座敵臺。乾隆元年時,始將七座城門改為石製,並建了十五座窩舖。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時,臺灣知縣夏瑚又在莿竹外增植綠珊瑚這種有毒汁的灌木來進一步強化府城的防禦。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時,臺灣知府蔣元樞再補植莿桐與林投樹,並添建了小西門和整修砲臺與窩舖。

【三合土城時代】
從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到日本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大幅拆城為止為土城時期。
由於乾隆五十一年到五十三年(1787年至1788年), 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林爽文於彰化起事後,烽火蔓延全島。臺灣各地的城牆均由木柵或荊竹所築,除府城以外,其他四座縣廳城全部淪陷,曝露出木柵或荊竹不足 以防禦的缺點。事平之後,福康安、工部仕郎德成、福建巡府徐嗣曾提出將原來用荊竹為插的臺灣府城改建為土城,這項提議被予以接受。於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到五 十六年(1788年至1791年)原本的木柵竹城便由臺灣知府楊廷理改建為土城。此次改建,最重大的變動就是將大西門往內移動約一百二十餘丈(400m),使五條港區成為城外。這時的府城城垣高一丈八尺(5.76m),頂寬一丈五尺(4.8m),底寬二丈(6.4m),城周兩千五百二十丈(8.064km)。
於是來臺處理的閩浙總督程祖洛奏請加蓋西外城。准奏之後,便依照舉人鄭朝蘭的建議在程祖洛的監督下『民捐民辦』,改建嘉慶十年(1805年)府城三郊為了防範蔡牽而加蓋的木柵,並開拱乾門、兌悅門與奠坤門,而府城大東門外也擴建了東外城,開仁和、東郭、永康三門。這一次的擴建,令城牆周長增加到兩千七百丈(8.64km)。
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與八月發生的暴風雨,令城廓倒塌極為嚴重,同治十三年(1874年)沈葆楨進行了臺灣城最後一次修築工程,修築時間為七月廿五到十二月十五(1874年9月5日-1875年1月22日)。

【毀棄與拆除】
日本統治臺灣後引入西方都市計畫概念,認為城牆有礙都市發展且不再具有防衛意義,故逐步將之廢除。首先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臺南停車場(即臺南車 站)啟用,當時鐵道直接鑿穿大北門與小南門附近城垣而過。而稍後陸續發佈的市區改正計畫,臺灣城大部分的城牆在這段時間遭到拆除,直到日治時期結束絕大部 份的城壁皆已消失。
現存城門的部分只剩下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以及兌悅門四座。城垣遺跡則有小東門一帶以及大南門一帶。

【臺灣府城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
–正城–
【大東門(東安門.迎春門)】、【大南門(寧南門)】、【大西門(鎮海門)】
【大北門(拱辰門)】、【小東門(鎮東門)】、【小西門(靖波門)】
【小南門(鎮南門)】、【小北門(鎮北門)】。
–西外城–
【拱乾門】、【奠坤門】、【兌悅門】。
–東外城–
【東郭門】、【仁和門】、【永康門】。

正城 – 大東門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大東門城】(現留存)
【別稱】東安門、迎春門
【創建】大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台南市東區勝利路口(Google地圖)
【等級】三級古蹟
【開放】無開放時間限制
【說明】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是第一座動工興建的城門,是一座木造有樓臺的柵門,由於城門位於東安坊,也稱東安門。1736年,改木道門為磚石城門。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事平之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城桓改為三合土,大東門改建為兩層的城樓,歇山重簷式屋頂,四周廊道,將臺灣府城各門的城臺加高,臺上建城樓,以加強府城的防禦能力。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政府發佈市區改正計畫,大東門被規畫為圓環綠園獲得保存。   
※其他大東門城介紹【台南市東區-景點】大東門城(三級古蹟) 

正城 – 大南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大南門】(現留存)
【別稱】寧南門
【創建】大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南門公園內)(Google地圖)
【等級】三級古蹟。
【開放】08:00~22:00(週一休城,如遇特殊活動、天候不佳…等因素則休城)
【說明】臺灣府城原有5座甕城,寧南門是台灣唯一一座僅存的(大北門、小北門、小東門及小南門都已經消失),大南門為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大南門位於孔廟正南方,城池南垣正中,出城向南行有五妃廟位於魁斗山,現位於南門路旁公園內。二次大戰後大南門城樓仍在,但中脊於1963年7月18日大雨後塌下。大南門設有月城,1977年依原樣重建。內門上有寧南門三字、外門上有大南門三字。
※其他大南門城介紹【台南市中西區-景點】大南門城(三級古蹟).大南門碑林.南門電影書院(市定古蹟) 。

正城 – 大西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大西門】(已拆除)
【別稱】鎮海門。
【創建】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西門路、民權路口一帶(Google地圖)。
【說明】最早的位置是在西羅殿旁,直到清乾隆56年(西元1791年)以土石修造府城,才把它往內移約400公尺,到西門路、民權路口一帶。日據初期,日本政府先拆除了西門段的城牆,以開闢道路,接著把大西門也拆了,至今看不到任何遺跡。
當年這裡城門內外蓋滿了住家商號,不見天日,外國攝影師想從正面拍張城門的全景照片都不可得,是五條港區域最熱鬧的地方。日常許多俗語都從這裡產生,例如『針鼻有看見,大西門沒看見』,喻見樹不見林;『較擠大西門』則形容這裡行人的摩肩接踵。

正城 – 大北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大北門】(部份遺跡保留)
【別稱】拱辰門。
【創建】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今北門路與小東路口。
【開放】無開放時間限制。
【說明】創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從木柵城時期就有了,設有瓮城,門外曾有燕潭與文元溪作為護城河,文元溪可行船至禾寮港。拱辰門外是清代刑場,日治時期也為軍事用途居多。
現在市政府在原先的城門位址(北門路與小東路口)豎起石碑。在臺南公園內,還可以看到二處遺構:
(1)在燕潭的東側,是硓石的構造。
(2)在燕潭的南側,屬三合土構造,上面還有一棵粗壯的茄苳樹。

正城 – 小南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小南門】(已拆除,目前僅留小南門石門額)
【別稱】鎮南門。
【創建】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台南大學附小裡,約樹林街和開山路口(Google地圖)。
【開放】小南門石碑無開放時間限制(成大歷史文物館前)。
【說明】建於1725年,定型於1776年,早期是通往鳳山及高雄的要道,也是巴克禮牧師於1895年帶領日軍進城之處,小南門最終於1917年被拆除。小南門遺址在台南大學附小裡,現在在樹林街和開山路口有一方石碑『臺灣府城小南門遺址』,還有部分城牆留在台南女中內,長66公尺,高5公尺,『小南門』門額現在放置在成大歷史博物館前。
※其他小南門介紹【台南市中西區-景點】小南門(府城史蹟).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三級古蹟) 。

正城 – 小北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 – 小北門】(部份遺跡保留)
【別稱】鎮北門。
【創建】清雍正三年(1725年)。
【位置】約位於今公園北路與西門路三段交會處,民德國中(Google地圖)附近。
【開放】
小北門門額無開放時間限制(成大歷史文物館前)(Google地圖)
小北門東南城垣無開放時間限制(住宅區請勿影響他人)(Google地圖)
【說明】在民德國中大門旁市府立了一塊『小北門遺址』碑,以便民眾辨識,但實際地點離這裡還有一小段距離,出了當年的小北門,左側就是現在遠近知名的小北夜市。此城門已於於台南市市長林錫山任內被拆除,目前在西門路四段16巷39弄80號南側,還可看到一小段高1公尺、寬2公尺的殘垣,這是小北門東南城垣的一部分。
鎮北門門額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成功大學新建學生活動中心,門額始出土,卻已殘缺,僅存落款年代與『鎮』字,而『北』字隱約可辨,目前放置在成功大學歷史文物館前。
※成大歷史文物館、小西門及小東門【台南市東區-景點】小西門(三級古蹟)、小西門舊址、小東門遺址 。

小西門遺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小西門遺址(目前遷移至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
【位置】西門路與府前路交叉口(Google地圖定位在小西腳青草茶)
【說明】雖然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因為道路拓寬,小西門遷移至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勝利路旁),但在西門路與府前路交叉口可以看到一座紀念碑上面寫著『小西門遺址』。但實際的位置是在西門路1段747巷口,附近正好是有名的青草茶店『小西腳青草茶』。
※其他小西門介紹【台南市東區-景點】小西門(三級古蹟)、小西門舊址、小東門遺址 。

正城-小西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小西門】
【別稱】靖波門。
【創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位置】遺址 – 府前路與西門路口。(Google地圖定位在小西腳青草茶)
                遷移 – 臺南市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勝利路旁)。(Google地圖)
【等級】三級古蹟(連同兩座道光、同治年間鑄造的古銅砲)。
【開放】無時間限制,校園內請勿影響他人。
【說明】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原稱清水門,位於土墼埕之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改築城池為土城時,改在土墼埕之側 築新小西門,曰靖波門。在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因為道路拓寬,成功大學表示願意接收小西門,所以才從原來的逢甲路(今西門路一段688號前)遷到現 在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勝利路旁),後來又因成功大學要興建文學館新址,又拆除了部份城垣,因此只剩下小西門門樓左右側殘蹟,北段約20.5公尺、南段約 38公尺。
※其他小西門介紹【台南市東區-景點】小西門(三級古蹟)、小西門舊址、小東門遺址 。

正城-小東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正城-小東門】(部份遺跡保留)
【別稱】鎮東門。
【創建】清雍正三年(1725年)。
【開放】無時間限制,校園內請勿影響他人。
【說明】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定型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於1835年興建月城,於日據時期民國五年(1916年)因興建兵營而被拆,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在城垣南端發現小東門遺址,以殘存的石材排列成城門基座形狀。
※其他小西門介紹【台南市東區-景點】小西門(三級古蹟)、小西門舊址、小東門遺址 。

西外城 – 拱乾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西外城 – 拱乾門】(已拆除)
【創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位置】今臺南市北區民德路與臨安路二段交叉口,大潤發臨安店對面(Google地圖)。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改建三郊所築木柵為石城而設的三座城門之一,位於西外城北邊,小北門之外,後來於日治時代遭到拆毀。

西外城 – 奠坤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西外城 – 奠坤門】(已拆除)
【創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位置】今臺南市中西區大德街與大勇街交會處(Google地圖)。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張丙之亂平息後,在大西門外所加建的西外城三座城門之一,所築木柵為石城。於日治時代遭到拆毀。

西外城 – 兌悅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西外城 – 兌悅門】(現留存)
【創建】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
【位置】今中西區文賢路與信義街口(Google地圖)。
【開放】無時間限制(住宅區勿影響他人)。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改建三郊所築木柵為石城而設的三座城門之一,現在仍可供人車通行。目前兌悅門是台南僅存的外城門,是當時台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門,因位處於城西,在八卦中屬『兌』方,因而得名。
※其他兌悅門介紹【台南市中西區-景點】兌悅門(二級古蹟) 。

東外城-東郭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東外城-東郭門】(已拆除)
【創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位置】今東門派出所附近(約富德街62號)間之道路上,在網路台灣回憶探險團上看到另一說法是說東郭門位於台南東門路林森路口國泰世華銀行的位置。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在大東門外所加建的東外城三座城門之一,且是唯一有城門建築者。位於東外城的東端。位置大約在東門派出所與前方鐵皮屋(富德街62號)間之道路上,東門派出所原為清朝之『塘』,叫『東門外塘』,控制出府城東門通往仁德,以及通往太子廟的路口。(在網路台灣回憶探險團上看到另一說法是說東郭門位於台南東門路林森路口國泰世華銀行的位置。)
東郭門位於當時的大東門外街上,是東出臺灣府城通往仁德和太子廟的交通孔道。日治時期為了改善交通,將東郭門拆除。後來該處設立了派出所和輕便車道發車所。

東外城 – 仁和門 & 東門段殘垣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東外城 – 仁和門 & 東門段殘垣(市定古蹟)】(部份遺跡保留)
【創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位置】臺南市光華街225號對面。
 今日東門路一段212巷與府東街之路口。
 石萬壽教授的說法,仁和門位於今日府東街138號附近的平台。
【開放】無時間限制(住宅區請勿影響他人)。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在大東門外所加建的東外城三座城門之一,位於東外城南邊。在今光華街上,接近正城城垣邊。二次大戰後仁和門仍在,但約在1963年左右時臺南市議會建議拆除,市政府則認為仁和門為古蹟,將該提議呈報臺灣省政府核示,當時臺南市文獻委員石暘睢亦主張保存,後來該城門在臺南市市長林錫山任內遭到拆毀。

東外城 – 永康門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可分成木柵城時期、竹城時期、三合土城時時期,最完整時期共有十四座城門~臺灣府城

【東外城 – 永康門】(部份遺跡保留)
【創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
【位置】現今約勝利路與慈恩街口(Google地圖),在勝利路12巷(Google地圖)內有一處疑是永康門遺址。
【開放】無時間限制(住宅區請勿影響他人)
【說明】為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張丙之亂平息後,在大東門外所加建的東外城三座城門之一,於日治時代遭到拆毀,現在在勝利路12巷中還有一小段疑是永康門外城牆遺跡。


※資料擷取自維基百科、走讀台灣及參考網路資訊,如有錯誤敬請指教。
※照片皆為南人幫實地拍攝及現場介紹看板翻拍,翻拍之介紹看板照片照片版權屬於原拍攝者所有,此為資訊分享)。


更多台南美食.景點

更多台南美食
台南中西區美食
台南安平區美食
台南安南區美食
台南南區美食
台南東區美食
台南北區美食
台南永康美食
台南歸仁美食
台南仁德美食
.
台南小吃
台南韓式料理
台南夜市美食
台南港式美食
台南日本料理
台南異國料理
台南百貨美食
台南泰式料理
台南消夜
台南吃到飽
台南下午茶
台南咖啡館
台南早午餐
台南餐酒館
台南無菜單料理
台南早餐美食
台南便當美食
台南燒烤美食
台南串燒美食
台南燒肉美食
台南排餐美食
台南鐵板燒美食
台南冰品
台南飲料
台南伴手禮
台南甜點
台南親子餐廳
.
更多台南景點
親子
一日遊
公園
安平區
中西區
東區
北區
安南區
南區
永康.仁德.歸仁區
善化.麻豆.佳里區
新營.柳營.鹽水.學甲區
六甲.左鎮.楠西.玉井區
新市.新化.安定區
白河.東山.後壁區
北門.將軍.七股區
官田.大內.山上區
關廟.龍崎區
.
台南住宿
台南住宿
.
蝦皮購物 –蝦皮購物/
旅遊、住宿 –klook/


喜歡我的分享嗎?可以加入以下平台喔!
南人幫官網 – https://lifeintainan.com/
南人幫LINE@生活圈ID  ~  @856aaodn
快來追蹤南人幫IG吧 ~  https://www.instagram.com/lifeintainan
【慢食漫遊台南(府城)】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63144540615490/
【小編愛團購 x 南人幫】一起團購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396542853316

.
.
蝦皮購物 –蝦皮購物/
旅遊、住宿 –klook/


上 / 下一篇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