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音樂劇】世界第二長壽音樂劇|睽違八年經典音樂劇三訪臺南~百老匯全本音樂劇《貓》
百老匯全本音樂劇《貓》
睽違八年 經典音樂劇三訪臺南
2018臺南藝術節即將於3月起展開一系列的藝文盛宴,首先登場的是由寬宏藝術引進的百老匯全本音樂劇《貓》。2007年1月《貓》劇首次於臺南文化中心演出,當時10輛貨櫃車排隊進場卸貨、演出所需的硬體規格及裝臺的困難度皆創下文化中心的紀錄;2010年9月《貓》劇二度來臺南演出,同樣帶給觀眾滿場的驚喜與歡樂;這次睽違8年之久,百老匯音樂劇《貓》將在3月8~11日於臺南文化中心一連演出6場次,這不僅是《貓》劇來臺唯一三度造訪的場館,也是南部唯一檔次,希望讓更多的市民朋友享受這場藝文盛會。
音樂劇天王代表作 巡演超過30個國家 屢創紀錄
《貓》由有音樂劇天王美稱的安德魯•洛伊•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創作,首演之後屢創紀錄。以英國詩人T.S艾略特的詩集【老負鼠談世界的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為藍本所創作的音樂劇。安德魯•洛伊•韋伯還創作了《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約瑟夫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艾薇塔》(Evita)及《星光列車》(Starlight Express)等知名音樂劇。自1981首演以來,《貓》已巡演超過30個國家,被翻譯超過15種語言,7千3百萬人次觀賞過,原始製作團隊是由約翰.奈皮爾(John Napier)擔任舞台設計、吉莉安.林(Gillian Lynne)擔任編舞,導演則是崔佛.南恩(Trevor Nunn)。
場景華麗 音樂動聽《回憶》一曲傳頌30年
《貓》以巨大的場景、豐富的編舞及獨特的戲服聞名,擁有最動聽悅耳的音樂與活潑華麗的舞蹈,是絕不可錯過的經典音樂劇代表。《貓》沒有完整劇情,也幾乎沒有台詞,但各自獨立的片段和主角鮮明的個性卻深深吸引人。故事講述一年一度的傑利可舞會中,傑利可貓們要牠們最具智慧的長老貓選出一位最有資格獲得新生命,可以進入天堂的貓。於是每隻參加的貓紛紛登場與大家分享自己生活經歷,祈求能被選為獲得新生的貓。而音樂劇當中最負盛名的歌曲,就是由老貓葛麗茲貝拉所演唱的「Memory」,在世界各地傳頌30幾年,更是臺灣每個人心中的回憶。
.
全本音樂劇《貓》演出場次:
3/8、3/9(四、五)19:30
3/10(六)14:30/19:30
3/11(日)12:30/17: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購票請洽寬宏售票系統kham.com.tw
【貓】的歷史紀錄
●1981年5月11日,【貓】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首演。
●1982年10月7日,【貓】於紐約百老匯冬園劇院首演。
●2000年9月10日,【貓】於紐約百老匯冬園劇院落幕,當時的演出記錄是7,485場。【貓】成為在百老匯演出最久的音樂劇,寶座維持十年之久,紀錄至2006年1月9日被【歌劇魅影】打破。
●【貓】是美國劇場史上連續巡迴演出最久的音樂劇,四次的巡演共長達十六年又二個月之久。
●【貓】曾於26個國家、超過300個城市巡迴演出,全球有超過六千四百萬人次看過這齣音樂劇。
●【貓】一共被翻譯成14種語言,包含了德文(包括德國、奧地利及瑞士三種不同的德語版)、匈牙利文、挪威文、芬蘭文、荷蘭文、瑞典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和西班牙文(包括墨西哥及阿根廷兩種不同版本)。此外,【貓】有40種不同的製作版本,包括在澳洲舉行過的帳篷巡迴演出,以及在瑞士的扇形車庫演出。
● 壯觀的舞台場景是一個比實物大三倍的垃圾場,裡面包含約1500項道具。
●《回憶》一曲曾有超過150位名歌唱家灌錄過專輯,其中更包括了芭芭拉史翠珊、強尼馬賽斯和美國著名鋼琴家李柏瑞斯等。
●《回憶》曾在英國的電台和電視被播放46,875次,在美國則超過一百萬次。
●【貓】多年來票房成績亮眼,1999年4月的倫敦票房曾創下超過1億1500萬歐元的紀錄。
●【貓】於2003、2004、2007及2010年來台演出,大獲好評。
.
.
創作緣起-從詩詞到音樂劇
1977年,安德魯‧洛伊‧韋伯將詩集【老負鼠談世上的貓】改編成音樂,一部分是因為他童年對這本書的情感記憶,一部分是因為他想將既有的詩句化為音樂。
【老負鼠談世上的貓】中的詩詞具有不尋常的音樂性;他們有個人專屬的韻律,如若騰塔格和「老戒律伯」,雖然口述聽起來像他們的個人配樂,但格律往往很激昂且沒有規則,對作曲者而言充滿挑戰性。
安德魯‧洛伊‧韋伯開始將初期寫好的曲譜用鋼琴演奏給朋友聽,後來更在席德蒙頓節中演奏。T.S.艾略特的遺孀薇樂莉‧艾略特出席了那場音樂會,並發表了許多丈夫從未公開過的詩詞作品,其中一首是關於華麗貓—葛麗茲貝拉,這個角色演唱的【回憶】後來成為不朽的經典曲。
第一版製作的導演崔佛‧南恩曾經解決過各種戲劇方面的疑難雜症,他和安德魯‧洛伊‧韋伯共同執導【貓】,這部劇後來成為史上最長壽的音樂劇。
原創編舞姬莉安‧蓮恩不想採用大眾熟悉的舞蹈風格,而是找出這部作品獨有的概念和活力。這表示演員必須以有力的肢體活動來顯露舞蹈的本質,最後透過身體釋放完全的自由。根據姬莉安的觀察,貓有時候冷漠淡然、有時溫暖、靈活和神秘,她的目標是透過演員來詮釋這些美好的字彙,但是一開始並不順利。當他們第一次討論將【貓】搬上舞台時,製作團隊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他們需要一個能在演出開始前就營造足夠氣氛的環境。
1980年,舞台設計師約翰‧奈皮爾開始試著將貓兒們聚集的場所具象化,而服裝設計則依照T.S艾略特的文字,將貓和人類的特質融合。大部分戲服都有彈性且容易穿著,符合劇中強烈的舞蹈元素需求。每一隻貓的妝容都經過特別設計,以強調他們的性格。
【貓】於1981年5月在新倫敦劇院舉行首演,和其它著名的劇作一樣,【貓】劇的誕生歷經波折。這部劇一直到首演當晚才募到資金,而劇院老闆甚至臨時退縮,想取消這筆交易。葛麗茲貝拉一角原本由優秀的英國演員茱蒂‧丹契飾演,但是她在排練時傷到了阿基里斯腱,在首演前五天才臨時改由伊蓮‧佩姬替補演出,這個角色後來成為伊蓮生涯的重要代表作。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