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內門-景點】紫竹寺(內門宋江陣)
聽過內門宋江陣已經好久一段時間了,但是對於宋江陣沒有太大的興趣,是因為看過電影陣頭之後,才讓我了解這整個過程,也產生好奇心,2012年03月03日起床後決定來趟宋江陣之旅,從台南東門路三段往關廟方向接中山路走182省道,經過關廟、龍崎就可到內門,我騎車約1小時就可到達。
另外從旗山、美濃方向也是可以到的,我建議大家可以上網路地圖查查交通路線,方便安排周邊景點。
依據台灣縣志記載,殿宇工程在雍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就完成,內門紫竹寺建廟至今,經過五次重修,分別在乾隆十七年,嘉慶十九年,光緒九年及民國十七年。直到民國五十七年七月廿三日,信徒代表大會認為香客與日俱增,現在寺宇已太擁擠,而且建築物久經風吹雨蝕日曬,已顯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內門紫竹寺不但是內門區的信仰中心, 也是全省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佛祖誕辰日、六月十九佛祖得道日、九月十九佛祖出家日,來自南北各地的香客,絡繹不絕,尤其以二月十九日佛祖誕辰最為盛大熱鬧,這一段香期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平時寧靜的 內門區,這時全鄉幾乎沸騰起來。
香火鼎盛的紫竹寺。
其實很多人到廟裡都不知道怎麼拜拜,那麼我們來說的最簡單的,當到一個寺廟的時候,可以到大廳雙手合十或是點一炷香,跟神明報上我是誰、我住哪裡、祈求什麼…等等,像一般如果我要拍照我都會再加說今天我會拍照,如果有冒犯或不禮貌的地方,請神明諒解。(這是我參觀參觀廟宇簡單的動作,如果是去拜拜、抽籤又是不一樣的)
大家不要把陣頭和宋江陣畫上等號,因為宋江陣只是陣頭中的其中一種,陣頭分為文陣和武陣,文陣有車鼓、桃花過渡、牛犁、布馬、踩腳蹻、大鼓陣、病囝歌、十八摸等,武陣有宋江陣、八家將、獅陣、龍陣、七爺八爺等。 (其他陣頭介紹)
臺灣的『民俗藝陣』,在生活和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化,所以有時候我們就覺得沒有什麼,但是常常看到電視旅遊節目、外國到台灣拍的旅遊節目.報導,原來這樣的文化在外國人的眼裡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傳承,這也讓我們省思這不單單只是一個熱鬧,而是背後隱藏的重大意義和看法。
有時候在想如果沒有紫竹寺、沒有陣頭,會不會內門就像一些小城鎮一樣被遺忘了,但我們現在很開心的是紫竹寺是鄉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南部歷史悠久的廟宇,每逢觀音菩薩誕辰,民俗技藝陣頭出動,舉鄉男女老幼參與,迎神賽社遊行各村落,從而保留了豐富的民俗技藝團隊,各種傳統民間技藝文武陣頭約有五十餘團隊,大者多達百人,小者亦有十數人,其特點為純粹是鄉民組成之『庄頭陣』,向受民間藝術研究者的推崇,而譽為『民俗技藝重鎮』,也自民國90年起更以宋江陣表演為主題,由交通部觀光局指定為『臺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的三月份活動。
在臺灣的民俗藝陣,概略可分為文場與武場二類,內容包括了民間的小戲、舞蹈、曲藝及民俗體育雜技等,這些遊藝所表演的內容,也是我國多采多姿『百戲』的遺緒。『百戲』在我國民間技藝歷史長河裡源遠流長,它涵蓋了散處在民間的樂舞、雜劇、雜技、幻術、武術等表演藝能;最早也稱為『散樂』及『角觝戲』。舊時的台灣幾乎是沒有職業性的藝陣,多半的民俗藝陣多由民間庶民百姓志同道合」,或者由地緣關係組合而成;後者如各『庄頭』、『角勢(村落)』居民組成,而村落多半有神廟,藝陣則依附神廟,稱為『神明駕前陣頭』。
而神廟在村民心目中有一種自然的力量,它是村眾的議事所在堪稱是村落的自治中心;它的功能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除內維治安外禦侵犯(如早期的宋江陣),又兼具了經濟、娛樂、祀典、協調與教育等多元化功能,在當時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官方的治安能力又鞭長莫及,為村眾提供了生命財產的保障,具有安定村莊社會的作用。
【打臉】
打臉是水滸宋江陣的特色,將多樣的水滸人物腳色臉譜畫在臉上,演繹梁山伯108條好漢的萬種風情。
高雄內門內埔宋江陣是全台有名的打臉宋江陣,宋江、李逵、阮小七、孫二娘等各有角色,開啟宋江陣畫臉扮相的先鋒。
陣頭中並有專門畫臉的老師傅,將畫臉技術寫成內門『臉書』,依樣畫臉傳承扮相密技。
【服裝】
宋江陣服裝大致有兩種,一是身著運動服及球鞋,稱為『白身』是為了活動時方便;一是以水滸傳人物為主題,戴上古裝帽飾衣服,並且要畫上彩妝,這就是『開面』,因為相傳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是天上一百零八位眾神轉世,因此要開面扮扮相方能出陣。除了畫臉,在穿著兵器各方面也模仿水滸好漢的古裝,例如大掛珠、教頭帽、披肩、大鬍子等,都盡量仿真。文鎮的服裝則走活潑多元,天子門生太平清歌是端莊規矩長袍馬掛,跳鼓陣桃花過渡陣等,美艷多彩,並多配趣味道具,各具特色。
以上為傳統服裝和傳統服裝結合創意。
【音樂、兵器、舞蹈】
不論是文陣或伍陣,十多人或五十多人,都是成群結陣,展現團體最耀眼的風格。多屬表演性質,因此音樂成為吸引人的重點,不論是鑼鼓律動,或歌謠傳唱,漸漸為陣頭重視。尤其在大專生的創意宋江陣頭大賽開始後,各種混音搖滾音樂及溶入陣頭舞動中,更顯『在自己的時代跳自己的陣』的個性美學。
PS.上圖為傳統宋江陣音樂以及創意宋江陣音樂,有結合搖滾樂、舞蹈…。
【頭旗】
在宋江陣兵器中,是指揮中心,要引領全隊,帶動全隊士氣,拿頭旗的人,必須反應靈敏,武藝高強,且具領導能力,操練頭旗是槍、棍法並用,虎虎生風。
【藤牌和短刀】
藤牌是山藤編制,亦有牛皮製成,直徑約為二尺三吋,成圓笠狀,抓握在左手護身,右手執短刀,用來攻擊敵人下半身。
【雙刀】
它是屬於短兵器,通常用在短兵相接的時候。
【斬馬刀】
主要功用是在攻擊腰部,以及砍斬馬腿,拿斬馬刀的人,必須是身材高大壯碩才可以。
【月牙鏟】
由禪杖變化而來,是佛家防身之用,因為它的刃形狀就像半月形,所以取名叫月牙鏟,它既可以攻擊又可以防守。
【鉤】
在刃的地方,形狀有點像鐮刀,它是專門用來掃馬腿的,也可以鉤敵人武器,一般人都可以拿。
【鐵刀】
形如鐧、鞭,因構造比鐧、鞭等兵器多一對邊爪而得名,一稱『鐵尺』,短小且無鋒刃,在古代是衙門捕快專用武器。
【關刀】
形狀和關公所用大刀形狀一樣,關刀有輕型的和重型分別,是攻擊性武器主力,必須身體健壯才能拿。
【雙斧】
拿斧是全隊武藝最高強的人,有保護頭旗功用,在肉搏戰中可做最後格鬥,以免頭旗被奪。必須有強烈正義感,且膽識過人,身材短小精悍隊員才有資格擔任。
【齊眉棍】
棍是攻防並兼,任務是守衛頭旗和雙斧,為最後防衛武器,持棍隊員,通常須身手敏捷,身材細長。
宋江陣最早為先民對抗盜賊組成的軍事操練陣式,有『內維治安、外禦入侵』的功能,是台灣廟會陣頭技藝的其中一種。演變至今,成為農閒時練拳健身、保衛鄉里之用,迎神賽會時還可以出陣護神、驅邪保平安,團結鄉里,彰顯武功。
宋江陣是以『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陣型變化為主,但因各地發展會有些不同:
1.發彩:發彩的目的是祭拜宋將爺(田都元帥),祈求出陣順利平安。
2.黃蜂結巢:黃蜂結巢分為黃蜂結巢、黃蜂出巢兩個動作,由頭旗帶領小跑步、逆時針方向,快速繞成圈,稱為黃蜂結巢。結巢後,隊員隨鼓聲高喊三次,結續出陣,稱為黃蜂出巢。
3.巡四城門、巡中城:由頭旗、雙斧開前開門,發號司令,揮舞令旗帶領全陣作內外圓環巡視境內,保護境內平安。旗、斧帶領三六將在圓圈裡穿越出一條中心線,稱為巡中城。
4.龍捲水:巡城後,陣法演練的節奏也漸漸加快,不斷的插角跳進跳出,所有人一邊小跑步,一般吶喊,隊形蜿蜒曲折,好像一尾戲水游龍,稱為『龍捲水』。
5.蜈蚣陣:兩兩併排,兵器相接,隊形成兩列縱隊,因隊形綿長成一條線,兩兩並排,如蜈蚣一對對的腳,故稱蜈蚣陣。
6.蜘蛛結網:蜈蚣陣後,旗、斧分陰陽兩邊帶開對伍,眾人齊聲吶喊快跑,以磅礡氣勢繞到中央圍成兩個營,就叫做『蜘蛛結網』。
7.對打:對打是武陣演練的過程中,最熱鬧的部分,每對兵器上場對打時,節奏明快,招招犀利,無不全力以赴,生死相搏,因此也叫做『生死對』。
8.個人兵器演練:各項兵器輪流出場,演練各自的器械、招式。
9.拜旗:整套宋江陣演練結束後,須再次拜禮,感謝田都元帥保佑陣法演練平安圓滿。
一種文化的傳承真的需要很多人的關注、協助和幫助才能夠讓一個文化繼續下去,就拿陣頭來說或許在去年大家可能都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廟會的活動,接下來呢?那每個動作是什麼呢?這些人經歷的過程和想法呢?這些我們都一概不知,但剛好在電影陣頭上映,讓大家相約到電影院看陣頭電影,也因為這樣讓很多人知道原來陣頭的經歷、辛苦和過程,也因為一個電影讓原先不關注陣頭的朋友,也因為電影才開始關注陣頭,我覺得這是值得開心的,因為這樣才讓更多人去保留、傳承和省思一個文化,讓它永久流傳。
這次的表演有傳統的宋江陣表演,也有一些學生創意的宋江陣,結合服裝、音樂、道具等等讓宋江陣有了新生命。
內門有很多第一的紀錄和傳說,台灣最多的文武陣頭、台灣最多的總鋪師、台灣第一個皇帝、台灣第一個孔子、台灣第一火鶴花、台灣第一萬能薯等等。
在廟旁有宋江陣和總舖師的文化展,讓大家除了看宋江陣表演外,也可以真正的了解這些歷史和經過。
紫竹寺(內門宋江陣)
地址:高雄市內門區觀亭村中正路115巷18號
電話:07-6671602、07-6673113
傳真:07-6671632
網址:www.who-ha.com.tw
www.nmzizhusi.org.tw
交通:【假日觀光公車】旗山-內門假日觀光公車、搭車地點:高雄客運旗山南站、免費搭乘日期:3/3(六).3/4(日).3/10(六).3/11(日)、班次時間:8:50~17:00,每30分鐘一班
【高鐵左營站搭乘】國道10號快捷公車到旗山南站(此段公車需收費),再轉搭免費之『旗山-內門假日觀光公車』抵達內門紫竹寺。
【開車】國道1號 → 鼎金系統交流道 → 國道10號 → 旗山端終點下 → 台3線經旗山 → 內門區
國道3號 → 燕巢系統交流道 → 國道10號 → 旗山端終點下 → 台3線經旗山 → 內門區
導覽活動:www.who-ha.com.tw/page6_1.html
活動總表和場地圖:www.who-ha.com.tw/activitiesList.html
文武陣頭大匯演:www.who-ha.com.tw/activities.html
臉書留言